这次进攻,鬼子出动了2万5千多兵力,方默收拢溃兵后,去除后勤人员,也有近2万战斗人员。
双方兵力接近。
鬼子这边重炮和空军占优,方默则是有隐藏在手中的40多辆坦克作为底牌。
这种仗,方默怎么打?
他的回答是,当然不能硬拼,而是在拉扯中,寻找机会,猛吃一口……
-----
此刻,张华浜附近,一片被鬼子兵严密警戒的区域。
这里部署着鬼子攻城重炮第1大队的8门庞然大物——明治四十五年式240mm重榴弹炮。(不是九零式240mm重榴弹炮,那个是列车炮)
这款在一战前夕定型的重型攻城榴弹炮,虽然射程仅有10公里,显得有些落后,但其威力却堪称恐怖。
一门火炮就需要数十人伺候,但它可以发射重达200公斤的高爆榴弹,一发下去,对半径60米之内的活体目标都有巨大的威胁。
只找到了毛子152炮弹的弹坑效果,240榴弹炮的装药差不多是152榴弹的3倍
在31年,正是这款大炮轰开了奉天北大营,开启了鬼子侵略大夏的序幕。
山室宗武对它寄予了厚望。
炮兵阵地上,一片忙碌景象。
沉重的炮身需要依靠机械和人力缓缓调整射向。
装填手们喊着号子,费力地将一枚枚需要用小推车运送的、重达200公斤的巨型炮弹推到炮位旁。
接着,几名膀大腰圆的鬼子炮兵合力,使用专门的吊装工具,才能将这枚庞然大物抬起来,小心翼翼地塞进巨大的炮膛。
最后,再装入用丝绸包裹的发射药包。
“1号炮准备完毕!”
“2号炮准备完毕!”
……
鬼子炮长猛地挥下手中的小旗。
“开火!”
“轰——!!!”
一声震耳欲聋的、仿佛能撕裂一切的巨响猛然爆发。
巨大的炮口喷出长达数米的炽热火焰和浓烟,整个大地都随之剧烈震颤。
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鬼子炮兵,也被这恐怖的后坐力和声浪震得耳膜生疼,不由自主地后退几步。
无数钢铁巨弹,就这样带着呼啸,划破长空,向着远方的江湾守军阵地飞去。
-----
江湾阵地。
方默早已通过前沿观察哨和侦察兵,得知了鬼子重炮开始活动的迹象。
他深知沪上周边水网密布,地下水位高,根本无法像在内陆那样挖掘深达数米、拥有完备防炮洞的坚固战壕。
传统的“深挖洞”避炮方式在这里行不通。
因此,他采取了极其灵活的弹性防御战术。
一旦确认鬼子步兵撤退,后方重炮即将覆盖,最前沿的部队除留下少数观察哨外,主力立刻后撤至预备阵地或反斜面。
等到鬼子那昂贵而稀少的重炮覆盖结束,部队再根据命令,迅速返回前沿阵地,迎击可能跟进的鬼子步兵。
至于那些不便移动的战防炮、步兵炮等重武器,则一律部署在更靠后的二线阵地,决不轻易前出,避免被鬼子重炮轻易点名。
这种战术,固然无法完全避免伤亡。
在撤退和返回的过程中,可能会遭到鬼子远程火力的零星杀伤,也无法保证能百分百及时堵住缺口。
但却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成建制的部队被鬼子重炮直接覆盖、整连整营地报销在阵地上。
同时,方默也不是没有反制办法,他的leFH18105mm榴弹炮同样射程只有10km,虽然不好反制鬼子的火炮,却可以用来覆盖冲上来的鬼子。
“呜——呜——呜—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