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青平小说网>都市言情>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> 第347章 征东檄文(三)浙东情报站(求月票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47章 征东檄文(三)浙东情报站(求月票(1 / 2)

第347章征东檄文(三)浙东情报站(求月票)

军令司情报局在江浙行省一共设有三个大站,江宁站负责常州以西,徽州以北的大片地区,总部就设在建康,如今这一片区域已经被圣武军攻占,站长纪轩也做上了顺天知府。

江浙行省南部,负责浙南地区情报的还有个徽州站,主要管理宁国路往南,衢州路以西,铅山州以北的大片区域,站长贺靖川,明面上是贩卖文房用具的商贾,因为这一片地区盛产纸张和徽墨。

另外还有个负责浙东地区的常州站,站长郁韵舟,负责常州以东,台州路以北,包括金衢盆地的大片浙东区域,常州站辖地主要以经营药材生意为身份掩护。

一来鲁锦的地盘靠近大别山,盛产药材,但地盘被元军封锁,他需要给辖内的药农找销路,二来浙东地区有两位当世名医,是鲁锦重点发展的对象,打着他们的幌子搞情报,方便活动,三来太湖地区人口稠密,有人就得治病,想治病就得有药,打着卖药的幌子去哪里都不容易引起怀疑。

只不过随着圣武军攻占集庆、镇江、太平三路,常州路就成了最靠近鲁锦地盘的地方,变成了后方,于是为了让情报站超前部署,浙东地区原本设在常州的情报总部已经搬迁,迁到了平江路首府吴县,也就是后来的苏州。

苏州城内,一家名为‘复生堂’医馆,与斜对门的‘青囊斋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复生堂是苏州葛氏的医馆,名震大江南北的名医葛氏一门就在这里坐堂看诊,每日前来看病的百姓络绎不绝,摩肩接踵。

而它斜对面的青囊斋则是一家药铺,青囊取自华佗的医书《青囊经》,古代医生出诊背的那个药箱就叫青囊,以青囊为名,意思就是医生的药箱子。

然而这间药铺却不做对外零售药材的生意,主要以批发为主,过手的药材都是以百斤、千斤、万斤计数,生意做的很大。

熟悉这里的苏州百姓自然没几个往这跑的,只有那些偶然从外地来葛氏求医的病患家属,才会跑来买药,然后就被伙计一句只批发不零售打发了出去,因此斜对面的葛氏医馆虽然熙熙攘攘,但这间药铺却显得门可罗雀。

“不卖药你开哪门子药铺?!”病患家属随即骂骂咧咧的离开,不过伙计也习惯了,都懒得还嘴,只自顾自的打扫为生。

其实这间药铺还有另外一重身份,就是情报局常州站的新总部,负责整个浙东地区的情报汇总和收发工作。

情报局各地的地方情报处都以阴阳店方式展开,阳店一般比较高大上,以书斋,药铺,酒楼为主,方便与当地社会名流打交道,开展情报业务,比如打听当地官员和豪强的背景,就需要高端一点的身份。

阴店相当于安全屋和行动组,以大车店,低端客栈,货栈,仓库为主,平常即便有大量陌生人出入,也不会引起怀疑,通常负责情报处的外勤,情报传递,另外这里还有武装人员,负责情报站的保卫工作,圣武军攻城时,在城内造谣放火搞破坏的,大部分就是当地的阴店。

苏州城的这间青囊斋,就是当地的阳店。

冬月初四这天,伙计刚刚才打发走一个来抓药的,门口就又来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,见这人也不像是家里人有病的样,伙计就好奇问道,“先生可是来抓药的?咱这店虽是药铺,但只批发不零售,先生若是给家人抓药,还请去别家吧。”

来人倒也不恼,当即笑呵呵的说道,“在下是霍山县的商贾,听闻这里的掌柜乃是同乡,姑苏城里的客栈太贵,我身上旅资不多,想来同乡的药铺借住几日,不知可否?”

伙计闻言一愣,“霍山县的同乡?来药铺借住?”

“正是。”

伙计见来人目光坚定,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,当即朝门口看了看,和对面路边摆摊的一个小贩对视一眼,那小贩左右看看街上,见没什么可疑人物,就点了点头,伙计这才对来人道,“咱家这是药铺,不是客栈,但先生既是我家掌柜同乡,这事我做不得主,且等我去将掌柜找来,先生且稍待片刻。”

来人一拱手,“打扰了。”

没过一会,伙计就把常州站站长郁韵舟从后院找来,郁韵舟好奇的打量来人,直接问道,“先生是霍山县同乡?还是商贾?不知做的什么生意。”

来人摘掉头上大帽,这才说道,“能晓得郁掌柜是霍山同乡,还能做什么生意,阁下这是药铺,若是卖肉的屠户,恐怕也找不上阁下的门吧。”

郁韵舟又问道,“既是同乡,又是同行,先生可知老家盛产何种药材?”

“大别山里上好的乌头,岂能不知。”

郁韵舟再问,“既是从老家过来,又知我身份,还特意寻上门,不知老家可有人托先生给我带了家书信笺?”

“自然有信,不然怎好到掌柜这里借住。”

暗号全都对上,郁韵舟这才松了口气,然后又疑惑道,“从前老家来送信的都是表弟,怎么这次突然换人了?”

来人这才说道,“表弟只送药厂的信,在下却是专门为东家送信的。”

郁韵舟一愣,连忙将这人请到后堂,让伙计在前面看好店铺,别让外人进来,这才问道,“不知东家有何指示?”

来人从怀中掏出一本账簿,递到郁韵舟手上,“老家来信,山里的乌头熟了,东家让掌柜的把广告放出去。”

郁韵舟接过账簿,浑身激动的发抖,在敌人境内当了大半年的细作,终于要干到头了,于是他又追问道,“不知这次来了多少治病良药,由谁护送?”

送信人当即道,“三十万斤附子,保管药到病除,由杨把头和朱把头分两路运来,这账簿里便是广告。”

郁韵舟都惊呆了,“三十,万斤?还是附子?好一记刚烈的猛药,先生且稍等,让我先看看这账簿。”

“好说。”

郁韵舟当即从方面的书架上拿出两本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,对着账簿中的药材,数量,价钱等数字开始翻译,那篇卖药的广告很快被他翻译出来,跃然纸上。

‘维轩辕历公元肆仟〇肆拾玖年,岁次壬辰,圣武军讨虏大元帅公输锦,昭告江浙生民书: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翻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