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青平小说网>都市言情>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> 第354章 王业不偏安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54章 王业不偏安(2 / 2)

而詹鼎呢?他是方国珍的下属,跟着老板投降朱元璋后,也没得到重用,于是这人为了当官,写了篇万字长文,专门等老朱的銮驾出门的时候,拦路献上文章,老朱一看这人挺有才华的啊,于是就让丞相给他封官,安排个职位。

当时的丞相是杨宪,杨宪这人嫉妒心比较重,妒忌詹鼎的才华,就把他安排去了陕西当官,连着在陕西转了好多年,不让他回来,到最后才升了个刑部侍郎,不然以詹鼎的才华,绝不会只做个侍郎。

至于他最后是怎么被连坐死的,这就不清楚了,洪武朝的几次大案,每次都牵连甚广,一次都上万人,鬼知道都是怎么连坐的.

说这么多,只是想说詹鼎这个人,绝不是什么书呆子小白,也不是迂腐儒生,此人不仅有才华,还十分鸡贼,劝方国珍投降老朱,是有眼光,识时务,当时朱元璋已经赢了陈友谅,也灭了张士诚,眼看着南方都被老朱一统了,你方国珍打又打不过,继续对抗下去没有意义,还不如投了。

替人冒名顶替考科举,还找人要钱,说明这人并不迂腐,甚至没有道德,做事不择手段,不受规矩约束,敢于挑战规则。

后来更是为了当官,主动跑去拦老朱的銮驾献文章,说明此人胆子很大,而且还有上进的野心,行动力也强,是个能独挡一方,做实事的人才。

方国珍算是捡到宝了,只可惜他没有问鼎天下之志,这样的人才放在他手里也没什么卵用.

詹鼎见方国珍看向自己,当即皱眉说道。

“我不建议大人出兵。”

方国珍好奇道,“为什么?”

詹鼎这才解释道,“那位公输元帅的檄文大人也看过了,庐州红巾只用一年多的时间,就占据了西到肥水,北到淮河,南抵安庆,东到沧海这么大的疆土,实力绝对非同小可,不说是占据半壁江山吧,可也离着半壁江山不远了。

“此人更是将荡平天下,平定四方之志在檄文中表露无疑,甚至末尾还有斩首大都那位天子之言,可见此人根本没将元廷放在眼里。

“再说庐州红巾此次东征,这月十五才发的檄文,今日才二十八,不到半个月便已打到嘉兴,浙东八路一府之地已有一半落入其手中,这是何等恐怖的攻势,恐怕就算没有檄文中说的三十万甲士,最少也有一二十万,不然浙东官军又何须向大人求援,让大人出兵围魏救赵?”

方国珍兄弟闻言都皱着眉若有所思。

詹鼎又继续道,“依我看,这浙东元廷肯定是守不住了,定然要落入庐州红巾之手,大人就算出兵也无济于事,最多也就让庐州红巾的进攻速度慢上一些,将来与庐州红巾为邻已成定局。

“既然明知道挡不住,还要和人家做邻居,那又何必要出兵?这岂不是两头不讨好,既不能帮元廷守住浙东,还凭白与这位新来的强邻交了恶?给了人家吞并咱们的借口?”

老四方国瑛顿时反驳道,“你就那么肯定,庐州红巾一定能占了浙东?说不定咱们出兵之后,官军又打赢了呢?”

詹鼎顿时不屑道,“拿什么赢?或许大人的水师的确比那庐州水师强些,可以将其水师一战尽灭,然后呢?率舰队兵临建康?上岸去跟他们打吗?大人有把握打赢庐州红巾的几十万虎狼之师?你有人家兵多吗?”

方国瑛闻言又反驳道,“谁说要上岸和他硬拼了,不是说那什么围魏救赵吗,只要船队兵临建康江面,难道他们还不退兵?”

詹鼎顿时又讥讽道,“谁说庐州红巾一定就会退兵的,这不过是定定他们一厢情愿,死马当做活马医罢了,且先不说那位公输元帅有没有留下后手,就算他没留后手,真的是倾巢而出,可我们兵临建康,他就一定要让前线的大军撤回去吗?

“浙东乃膏腴之地,人口钱粮众多,眼看着马上就要全打下来了,他这个时候会撤兵?

“我若是那位大帅,看见大人的水师现于建康江面,要么死守城池,反正建康坚城,大人只带水师,绝对无法短时间内攻破,只要能守住半个月,照他们主力的进兵速度,估计台州和温州都要被人家打下来了,到时候再让主力大军回援,该撤军的就不是他们,而是我们了。

“要么他没胆子自己守城,随便留个偏将守建康,自己带着文官逃去别处,或去庐州,或去高邮,甚至走太湖来找东征大军汇合,这建康城就当不要了,白送给大人,只要东征军能顺利吞下浙东,大不了到时候再调主力大军抢回来。

“而大人呢,只有水师,却深入内陆,四面八方都是庐州兵,只有一座建康城为凭,你手中又有多少兵呢?能挡得住庐州兵的反扑吗?”

詹鼎摊了摊手,“反正若是让我来指挥,我是绝对不会在东征的紧要关头,把前线的兵力撤回来的,我宁愿自己吃点苦,甚至把建康让出去,也要先打下浙东,等打下了浙东,手里有兵有粮,四面八方还都是我的兵,我还怕一支陷入死地的孤军?还怕抢不回建康?”

这下方国瑛也没话说了,詹鼎说的确实有道理。

方国珍却皱了皱眉,又问道,“那按你的意思,咱们就不出兵了?坐视元廷在浙东灭亡,然后咱们直接和这庐州红巾做邻居?”

詹鼎点了点头,“对。”

方国珍闻言又皱眉道,“可是你刚刚不是才说了,这姓公输的有荡平天下,平定四方之志,那他能容得下咱们这个邻居?我不得罪他,他就不会吞并我了?”

詹鼎叹了口气说道,“大人何必明知故问?”

方国珍顿时骂道,“我知道还问你做什么,你给我把话说明白。”

詹鼎心中也有怨气,见方国珍不好好说话,当即也回怼了起来。

“非要我把话说明吗?人家有平定四方,荡平天下之志,自然容不下咱们这个邻居,必定是要吞并大人的,这还用问吗?”

方国珍又道,“我知道啊,我的意思这不是问你,还有没有什么办法,能保全咱们吗?”

“没有。”詹鼎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。

“你!信不信我砍了你?!”方国珍见他这样顿时怒道。

詹鼎也火了,当即怼道,“你砍砍砍,我本不愿为你效力,是你强行将我掳上岛的,上岛就上岛吧,你聘我为都事,我给你出谋划策你又不听。

“汝可知历朝历代,凡造反起事,便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开弓便没有回头箭,只要举起反旗,就得一条路走到黑。

“王朝末年,天下大乱,豪杰并起割据四方,群雄逐鹿一统天下,你不去吞并别人,就只有被别人吞并的份,不是你死就是我亡!你只想割据一方保全自身,人家还想天下一统王加海内呢。

“外人都道你一声浙东王,但你可知道‘王业不偏安’的道理,偏安了那还叫王吗?孙权割据东吴,不思进取,不想着一统天下,只想偏安,被后人骂了上千年的江东鼠辈!

“之前你几次打赢官军,我劝你不要受招安,你不听,若是那时便开始扩张,如今这庐州红巾的疆土本该都是你的才对,北到淮扬齐鲁,南据江浙八闽,有水师之利,又占据长江天险,还有江浙的人口财富,少说也是一个二分天下的南北朝局面,可你不听!

“现在人家打到家门口了,你又问我如何保全自身,偏安一隅,我能有什么办法,就凭台温一隅之地,我如何能跟人家西抵肥水,北锁淮河,南抵皖山,东抵沧海,发个檄文就有三十万甲士的庐州红巾相抗?

“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,人家有多少兵马钱粮,你有多少兵马钱粮?纵是诸葛武侯复生也没这个本事啊!

“要论起事早晚,你至正八年便起事了,刘福通、公输锦、徐寿辉之流都是至正十一年才起事的,可你看看人家,刘福通一年时间全据中原,公输锦一年时间北有淮扬,西有庐州,南有安庆,东有江浙,徐寿辉也有湖广江西,他们哪个不是拥兵数十万的一方豪杰?

“你呢,起事这都第四年了,才只有台州温州两路之地,你让我能怎么办?起个大早,赶个晚集!现在想起问我了,我之前劝你你怎么不听呢?

“我不让你受招安,你偏要招安,既然当初愿意投降元廷,如今也不过是换个朝廷投降而已,给谁做臣子不是做?现在又为何想要保全偏安了?

“我话说完了,本来就是你强行将我掳来的,要杀便杀,我还不伺候了呢!”

詹鼎这一番言论,直接把方国珍几兄弟给怼傻了,他们都没想到詹鼎会这么说,几人愣是憋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,詹鼎就这么梗着脖子站在那里,双方对峙良久,方国珍这才深吸一口气说道。

“倒是可惜先生一番好意,全为咱着想了,只是我方国珍,确实没想过当皇帝这么大的事,让先生的好意错付了,事到如今,还请先生不计前嫌,帮咱拿个主意啊。”

“唉”詹鼎无奈的叹了口气,这才说道,“元廷是肯定守不住浙东了,跟庐州兵做邻居已成定局,有这样一位志在天下的雄主在侧,被其吞并也不过是早晚的事,或许大人还可以苟且偏安个三五年,可三五年之后呢,等他收了江浙人口钱粮,再练出三十万大军,这天下还有谁人能阻其锋芒?

“大人让我帮忙拿个主意,可至少也得告诉我大人究竟是怎么想的吧?”

方国珍这才道,“若实在没办法,就算是要投靠庐州,也得换个好价钱,起码不能是一个从二品的参政可以打发的,不然我不是白投了。”

那就是要自抬身价,卖个好价钱了,按现代的话说,就是提高统战价值.

“这个嘛,我有二策,大人可任选其一。”

“快说。”

“其一,若想卖个好价钱,不如趁现在,庐州兵没打过来之前,大人先出兵夺取庆元路,如此,手握庆元、温州、台州三路,还有水师,再派人主动去找庐州将领约降,与其一起东西夹击绍兴,有此献土大功,大人不仅可保有水师,还能在建康那里捞个军职,且一次献三路之地,还有水师,建康那位大帅怎么说也得给大人一个爵位不可。

“第二,若不愿轻易投降,非要与其打一场的话,也不是不行,但目的应该主要是展示武力,让建康知道大人的厉害,争取个讨价还价的本钱,卖个好价钱,而非强行与建康抗衡,更不能破坏庐州兵此次东征,不然讨价还价的本钱没捞着,反倒凭白恶了人家。”

方国珉不解道,“先生说能打,但又不能真打,还要展示出武力,那到底该怎么打?”

詹鼎吸了口气才说道,“你们若想打,就只能打水师,不能上岸,上岸你们也不一定打的过,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。

“打了庐州的水师,或是与其战个平手,或是将其水师全部歼灭,但战胜后不可溯流而上,进兵建康,应该主动退兵,抓获俘虏带回舟山。

“等庐州兵打到庆元来,肯定会派人来找大人要个说法,大人到时便可与其谈条件,先放还俘虏示好,再以献上台温两路,外加水师为条件,问他们敢给什么官职和勋爵,以那公输锦的才情,必然不会拒绝。

“只是.”

“只是什么?”方国珍皱眉问道。

“只是若选这第二种,即便真的要到官职和爵位,恐怕也会留下祸患,那被大人俘获的庐州水师将领,必然与大人心生嫌隙,建康那位公输元帅,也会觉得自己是被迫才赏了大人这个爵位。

“短时间内自然没什么事,但将来若是出了什么事,这便是其他人攻讦大人的借口,到那时,这位公输元帅会不会网开一面,怀念旧情就不好说了,大人须知,对于天子而言,这爵位不过是一句话的事,人家能赏给你,自然也能轻易夺了去。”

此言一出,方国珍几兄弟又再次犹豫了起来。

(本章完)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