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0章敲定沈氏
鲁锦让沈荣帮自己找这些人,目的自然是为了建立北方情报网,同时也是为了通过贸易搞点稀缺物资,尤其是战马。
这个时间段购买战马的最好市场,不是蒙古人掌控的大都,也不是四族杂居的辽东,而是高丽。
此时的高丽还是一个武力比较强的国家,夸张一点,甚至可以说现在是整个古代半岛历史上,武德最充沛的时代,整个高丽存栏战马的数量可能有三十多万匹,相当于汉初文景之治给汉武帝留下的战马数量差不多,高丽随时有能力拉出几万骑兵。
至于高丽怎么变成后面朝鲜那个德性的,那主要是朱元璋和朱棣这父子俩,数十年如一日的对朝鲜进行打压,再加上朝鲜李氏自己崇文抑武,共同造成的结果。
在原历史上,1353年,脱脱率‘百万大军’围攻高邮的那一仗,高丽是出兵两万多人参战了的,朱元璋甚至还在扬州西面的六合,跟高丽军队打了好几仗。
这次高邮之战结束后,脱脱被贬,百万元军顷刻间土崩瓦解,已经岌岌可危的红巾军势力再次壮大,元廷再也无法压制,回国后的高丽军队把看到的事情说了一遍,使高丽君臣立刻判断出大元的衰落,开始计划逐渐摆脱元朝的控制,他们干的第一件事,就是杀光了奇皇后的母族
之后就是龙凤北伐,中路军先是攻占了高丽首都开京,高丽国王吓得差点乘船跑到海上,是一个小小的千户将领李成桂,带兵团灭了中路军,并将中路军主力屠杀殆尽,李成桂夺回首都,凭战功升职,提升了自己在高丽的影响力。
再之后趁着中原改朝换代,明军又暂时没有进入半岛,辽东和半岛北部处于权力真空的战略空窗期,高丽国王抓住机会,让李成桂带兵大肆抢占北部领土,将边境一直推到了鸭绿江东岸,几乎将高丽领土扩大了二分之一。
也正是这个时候,明军开始进入辽东半岛,并且连续跟北元打了几次大仗,结果都以明军获胜告终,战争规模之大,烈度之惨烈,让领兵驻守在鸭绿江附近的李成桂看的目瞪口呆,这特么打的也太狠了。
当时高丽国王‘王禑’抢地盘正在兴头上,辽东地区几乎无人管理,随便圈地就能开疆拓土,于是他不管不顾,继续催着李成桂扩张地盘。
但李成桂是亲眼见过明军战斗力的,之前明军没有进入辽东,你偷偷占点领土还好说,现在明军已经在辽东站稳脚跟了,你再抱着侥幸心理,以为明军看不见,那不是扯淡吗?
于是被催的不耐烦的李成桂,干脆效仿老赵的陈桥兵变,来了出威化岛回军,带兵回师攻克高丽首都开京,废了王禑,另立新君当作傀儡,接着又在几年之内再次另立新君,最终直接连傀儡都杀了,自己篡位成功。
当时的李成桂自知得国不正,急于需要明朝的承认,连续派遣使者找朱元璋册封,朱元璋的态度也很有意思,老朱是自家人知自家事,当时明军在辽东的势力也不是很强,本身要防备北元的反扑,根本没有实力和高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。
再说当时高丽的武力也不弱,毕竟几十万匹战马,好几万骑兵,至少能拉出来几千重装甲骑,老朱也是心虚,大明刚刚建立,到处都是百废待兴,压根不想跟这样的对手死磕,正好李成桂有求于大明,急需大明的承认,于是就被老朱给拿捏住了。
朝鲜的《李朝实录》里记载,老朱见到李成桂求册封的使者后,回复的是‘一年五千匹马,四万匹布,先看看诚意’
而李成桂呢,他跟赵大一样是兵变篡位,得国不正,也跟赵大一样,总担心其他将领再来这么一出黄袍加身的把戏,于是效仿赵大玩杯酒释兵权,崇文抑武那一套。
不就是一年五千匹马吗,给!只要能给我册封朝鲜国王,要什么我都给,正好能削弱朝鲜的武将势力。
于是大明就逮着朝鲜这个血包玩命薅,每年进贡五千匹马,一直到朱棣登基,继续沿用老朱的政策,让朝鲜接着进贡马匹,最后把高丽薅的,从一个马背上的国家,硬生生薅到百姓不知道马长什么样,就连朝鲜的两班贵族,出行都只能坐牛车的地步,半岛的武德也自此一蹶不振.
而现在恰好就是半岛马匹最多的时候。
鲁锦现在急缺战马,虽然他也在茅滩场办了个马场,养了两千多匹马,去年一年也生了六七百匹小马驹,但是马的平均寿命一般是25岁,4岁才算成年,指望这几百匹小马驹上战场,至少也要等到四五年之后,再说几百匹马够干什么的,更何况还有时间成本,只靠自己养马根本无法扩大骑兵规模,最好的办法还是去外面买!
正好他刚从沈荣这里敲了一百万两银子,那么多钱,随便拿个零头都够他买几万匹马了。
至于让沈荣帮忙找会日语,通晓日本国情的人才,则是单纯一步闲棋,为以后攻略日本提前做准备。
日本是肯定要灭的,而且要直接占领,一是为了消除一个潜在的隐患,二是为了日本的金银铜矿,日本的白银储量,每年开采二百万两,足够开采一百年,二亿两白银,足够他作为工业革命的启动资金。
三是为了日本优越的地理位置,和前面两个相比,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能才是价值最高的。
自黑船来航事件之后,日本开始明治维新,积极拥抱西方文明,为此还派出一个使团访问欧美,当时的‘岩仓使团’第一站就是从横滨出发,横渡太平洋访问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,全程只用了23天!
如果中国想要控制美洲,走马六甲,印度洋,好望角,大西洋这条航线实在太远了,并且这条航线十分危险,风帆时代走好望角的沉没概率非常高,甚至能达到1/6,每六艘船就有一艘在非洲好望角沉没。
而以日本为出发地到美洲西海岸,全程最多不到一个月,中间如果经停夏威夷进行补给,也不会超过40天,而且航线更加安全,太平洋的太平俩字可不是白来的,所以是你的话,你怎么选?
鲁锦肯定选日本,最好将来再打通巴拿马运河,或者哥伦比亚运河,直接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,这样就算从中国去美洲东海岸,也可以走太平洋,巴拿马运河,中美洲,再到东海岸的航路,这条线肯定比绕道非洲更快更安全,还不用受欧洲人影响,把太平洋打造成中国的内湖。
甚至就连挖运河的劳工都是现成的,直接抓日本人,或者南洋土著去挖运河,死多少都不心疼.
还可以抓几十万日本人去开发东北,开荒,伐木,挖土豆,修铁路,修宫殿,那么多的两脚牲口,不拿来用简直太可惜了,至于用完之后吗,那当然是‘化作春泥更护’了
鲁锦见沈荣愿意配合,当即满意点头道,“一两年找到也不打紧,先把辽东和高丽方面的人给我找到再说,不过这个事就不需要你来干了,你把沈氏商队里那些熟悉北方航线的掌柜,伙计,船把头和水手交给我就行,剩下的事我会找人去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