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青平小说网>都市言情>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> 第416章 新军初战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16章 新军初战(1 / 2)

第416章新军初战

皖南战役前线,从年初部队进行整编,一直到五月初,这几个月的整训时间,常遇春也没闲着,他一直把‘能将十万兵’挂在嘴上,现在鲁锦真给他十万兵了,当然得拿出战绩来,不然军里那些老将还不知道要怎么编排他。

这几个月的时间里,常遇春一边督促各部训练士卒,又在各个部队来回巡视,考察手下的各个将领,互相交流各自的过往战绩,谈论那些仗都应该怎么打,这也算是磨合指挥关系的一种方式,增进各级将领之间的了解。

在做这些的同时,常遇春还顺便制定了一个皖南战役的作战计划,上报帅府审批后,正式下发准备执行。

不过考虑到五方面军的新兵太多,其中的第九集团军还好,不论是常遇春自己带的43军,还是王志远的44军,都是由常遇春的老13团扩编而来,几个督师都是原13团的千户营官,现在的团指挥一级都是以前的连长升上来的,即便是扩编之后,九集团军的每个班里,也都有参加过实战的老兵。

哪怕是原13团的小兵,只要是没死,没伤残退役的,现在至少也是个班长。

这其中尤其以44军的总管王志远为代表,当初鲁锦刚到巢湖投军的时候,这人还只是个班长,打下庐州之后因功被分到禁卫团当连长,渡江之前组建常遇春的13团时,又把他调去当千户营官,渡江战役之后升到团指挥使,打芜湖的时候扩军升到督师,这次成立方面军再次扩军,终于升到军总管。

堪称逆袭的典范,真正的根正苗红,从巢湖边的一个小兵,一路砍人头砍成军总管,当然这里面也有些运气成分,赶上了几次大扩军,现在更是成了鲁锦的绝对死忠,要不是鲁锦,哪有他王志远的今天,手下从十个兵变成两万七千人!

不过和九集相比,十集这边就不一样了,廖永坚是十集的总兵,十集团军的45军就是从廖永坚的水师中抽调骨干充当军官,编入渡江后的俘虏兵扩编而来,本来就是新兵,只有少数中高层军官才是巢湖老人。

邓顺兴的46军也差不多,他和胡大海都是在去岁年末,脱脱进攻徐州,他们担心被殃及池鱼,才跑来投奔鲁锦的,虽然经过了几个月的整训,但这帮人还从来没打过一次攻城战,将领能力当然没得说,但实战经验还是太少了。

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,常遇春就上报,希望能将九、十这两个集团军进行交叉混编,王志远的44军和廖永坚的45军一组,这样可以让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王志远当主力,廖永坚在后面跟进,顺便学习练兵。

常遇春的43军和邓顺兴的46军一组,常遇春当进攻主力,邓顺兴和胡大海在后面跟着学习。

当然这么分组,也要给新兵作战的机会,不然一直不让他们上战场,那就一直都是新兵,因此常遇春又提议,争取在九月正式攻打江西之前,让整个方面军都见见血,顺便也磨合一下圣武军的作战风格。

鲁锦看过奏报后,直接同意了,但要求定好的编制不能变,皖南战役结束后,两个集团军还是要各回各位,他当初把邓顺兴和胡大海放到廖永坚那,就是因为担心第十集团军缺少有能力的大将,结果又被常遇春分开了可还行,现在他这么一搞,常遇春的九集就太强了,十集的指挥能力反而有些不足。

另外鲁锦还派出三、四两个新编的禁卫师,加强给五方面军,其中邓愈的禁卫三师配属廖永坚这一路,陈晖的禁卫四师配属常遇春这一路。

按照常遇春的作战计划,整个方面军兵分两路,廖永坚带44、45两个军,12个团的兵力,沿着长江一线向南进攻,攻打贵池、青阳、东流、建德(东至)、彭泽、湖口这六城,并配合一方面军的两个水师团,把战线推进至鄱阳湖口,封闭鄱阳湖,并撕开江州(九江)的东南外围防御,为进攻江西做好准备。

常遇春带43、46两个军,从泾县出发向南,攻打宁国、太平、石埭、旌德、祁门、黟县、休宁、歙县、绩溪、婺源、遂安、淳安、分水、建德、寿昌、桐庐这十六座城,总共三个路,二十二座城,争取在七月前结束战斗。

然后七八两个月用来进攻金衢盆地,九月前全部主力赶到饶州路和信州路东部边境集结,准备参加江西战役。

公元4050年,西历1353年,至正十三年五月初一,皖南战役正式打响,廖永坚这边两个军的主力水陆并进,沿着长江攻向贵池。

而在常遇春这边,他亲率43军主力,沿弋江逆流而上,攻打上游的石埭、太平、旌德三城。

这三座城由东到西,在地图上排成一条横线,如果选择稳扎稳打的话,应该从一头打到另一头,一路横推过去,而常遇春现在胆子也是大了,仗着自己兵力多,直接以身为饵,想要来个围点打援,于是他选择先攻三座城中间的太平,使自己处在元军的两面夹击之中。

如果东西两面的石埭和旌德,敢派援军出来夹击常遇春,那他就在太平城外先围点打援,剿灭敌人的援军,这样虽然冒险,可一旦成功,获得的战果就非常大,太平城内的元军很可能见到援军被灭,直接士气尽丧,选择开门献城,而石埭和旌德的主力被全歼后,也无力继续坚守,也可能会直接投降。

常遇春的想法就是寄希望于一场野战,歼灭三座城的元军,一战定乾坤。

可如果石埭和旌德都当了缩头乌龟,看着身旁的太平被攻打还无动于衷,那就等他打下太平后,再兵分两路去攻打左右的石埭和旌德。

等拿下这一线的三座城后,再继续稳扎稳打,层层推进,绕过黄山,向黟县和祁门进兵。

于是他把43军的六个团呈梯次配置,先派出两个团大张旗鼓的向太平进兵,用来充作诱饵,然后自己带四个团紧随其后,位于前锋身后二十里,准备等援军出来就伺机与敌主力野战。

可惜这些都是抛媚眼给瞎子看,元军几乎没有任何反应。

常遇春手下的两个督师都忍不住吐槽,109师督师平定,这个在滁州市归降的小兵,当即帮常遇春分析道。

“指挥,根据帅府军令司发来的情报,南方的元军主力大部分都在江西和湖广,宁国路的万户和官员,也早在我们攻打宣城和泾县的时候就全杀了,浙东的元廷大官都龟缩在婺州路,现在宁国路剩下的几座城池,根本就是群龙无首,各自为战,还有谁能够协调他们各城统一指挥?

“若没有大官出面协调,谁又愿意把自己的主力派出去救援邻居呢,你这围点打援,我看援军多半是不会来了。”

135师的督师周兴也赞同道,“是啊,根据情报显示,他们本身兵力就不多,虽然这三城各有几千兵力,但大部分都是这两三个月现招的,兵甲还不如我们的多,三四月份又赶上春耕,他们连训练的时间也没有,那就是一群刚扔下锄头的佃户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翻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