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青平小说网>都市言情>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> 第288章 俘虏的转化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88章 俘虏的转化(1 / 2)

第288章俘虏的转化

下午的当涂城的府衙中,等帅府一众文官武将都到位后,鲁锦这才有空来接见前来投奔的陶安等人。

“先生请坐,上茶。”

“多谢明公。”

鲁锦呷了口茶,这才问道,“先生觉得元廷还有救吗,义军可能取胜?”

“这个.”陶安闻言仔细思索起来。

现在是1352年,可不是原历史上朱元璋率军渡江的1355年。

那时候脱脱都已经死了,元廷的百万中央军也土崩瓦解,元廷已经进入了死亡倒计时,再也拿不出一股中央军用来镇压红巾了,天下已经彻底进入了群雄割据的军阀时代。

原历史上的陶安,也是在那个时候投奔的朱重八,但现在的局势可跟历史不一样,从去年红巾军起义以来,元廷对红巾军还没正式出手呢。

于是陶安想了想才说道,“依在下来看,长远来说,元廷必亡无疑,元廷最大的问题是贪腐严重,从上到下皆是如此,官府皆在尸位素餐,鱼肉百姓。

“再有就是各族百姓不能和睦,元廷本是胡虏建国,入主中原,不通汉人民俗,还重用色目人压制人数更多的汉人百姓,大帅也说了他们遣贪用恶,剥削百姓。

“还有我汉人重农抑商,而元廷恰好相反,对商贾极为优待,又退耕还牧,除了元世祖还算重视农耕之外,其后的皇帝大抵都不将农耕当作一回事,这在中原自然是行不通的。”

“元廷的中枢问题也很严重,胡虏不通中国之俗,儒家之制,仍用草原蛮夷的制度,便说这大位传承,名义上用我汉人儒家的父死子继,兄终弟及,实则还是草原蛮夷之间打打杀杀,争斗夺位那一套。

“谁兵强马壮,谁才是天子,从元世祖反攻草原,建立大元之始,便开始和兄弟之间内斗,元世祖薨逝后,继任国君又屡屡如此,二十年前更是闹出两都之战的惨剧,打的中原各省跟着凋敝。

“而我汉人最重农耕,百姓所思所想皆是安稳,皇位能有序交接传承才是天下之福,可胡虏却带着天下百姓互相内斗攻伐,天下百姓早就苦元久矣。

“再有就是元廷的胡人皇帝大多主弱臣强,屡有奸相专权,行废立之举,十二年前奸相伯颜终于被流放岭南,可新上任的这个宰相脱脱,观其行,亦是一个专横跋扈之辈。

“今年年初,其胞弟领兵攻伐刘福通,结果被打的大败,回到大都之后,有朝臣弹劾其弟,脱脱不仅包庇不办,还反将弹劾之人下了大牢。

“此次徐寿辉部攻打杭州,听说又是如此,望风而逃的省部大员们各个屁事没有,反倒是那些没挡住伪宋之兵的地方官佐惨遭贬谪,元廷如此倒行逆施,赏罚不明,奄有不灭之理。”

鲁锦点点头,“先生说的不错,但这都是比较深层的原因,可若只是如此,还不足以判断元廷何时覆灭,义军能否胜利,所以先生对我的这个问题如何看待?”

“这个.”

陶安知道这是鲁锦在考他,而且之前的问题也没说到点子上,没让鲁锦满意,想了想只能干脆道。

“明公容禀,在下实在不擅长兵略,但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,秦末之陈胜、张耳,虽起事在先,却为汉高、项羽做了嫁衣,汉末张角虽搅的天下大乱,最终一统天下的却是魏晋。

“当今之情形,红巾便如同张角、陈胜之流,虽有覆灭大元之势,却无重整山河之能,再加之刘福通起事在先,徐寿辉称伪帝在后,两部必为元廷眼中钉,肉中刺,元廷必欲除之而后快。

“而明公所部又位于二者中间,当务之急,正该借两部吸引元廷目光之际,低调扩张,避虚名而重实务,先不要称王,而是以占据江浙的人口钱粮土地为重,扫平天下要兵要粮,这才是明公立身之本。

“明公既已效仿韩擒虎渡江,何不更进一步,北进夺取建康,建康龙盘虎踞,历朝古都,又有长江天险,明公以建康为基业,进可入主中原,退可保有江东,何不先夺取江浙,厉兵秣马,以待天时?”

啪啪啪——

鲁锦击掌赞道,“先生对元廷之失说的倒是鞭辟入里,避虚名而重实务,先取建康也与我不谋而合,只是看出先生确实不懂兵略,对当今之形势还是判断不足。

“我在庐州厉兵秣马,准备渡江已有半年之久,先生可知我为何偏偏在此时渡江?”

陶安想了想才道,“因为徐寿辉伪宋之兵刚刚经略江浙失败,还把江浙的一部分元军引去了江西,此时的江浙虽不至于兵力空虚,可也大不如前,因此正是明公渡江的好时机?”

鲁锦点点头,“不错,正是如此,那先生可知我方才为何故意羞辱陈野先,还将他放归?”

“这”陶安之前就阻止过鲁锦不要这么做,可鲁锦偏偏做了,还一副早有打算的样子,那这么来看,就只有一种可能,“明公此举,是想诱陈兆先率集庆路元军全力来攻?”

鲁锦又点了点头。

陶安不解道,“可这又是为何?稳扎稳打不好吗?”

鲁锦站起身凝望外面的天空,背对他说道,“我刚才问先生,元廷何时能败,义军能否胜利,先生一直顾左右而言它,其实先生心里明白,自义军起事以来,元廷其实还未真正发力,都是地方元军在讨伐,而元廷的中央大军仍未出手,胜负还未可知。

“等元廷中枢大军南下,即便未能将义军一次剿灭,但义军也必将损失惨重,我圣武军究竟能不能成事,其实你也没有信心。”

鲁锦转过头来紧盯着他,“然否?”

陶安与鲁锦对视一眼,顿时心虚的避开目光,他对现在的局势确实不怎么乐观,从长远来看,元廷被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,此时另找下家,也是明智之举,但真正让陶安敢于现在投奔鲁锦的理由,其实有三个。

一是鲁锦所处的位置,位于刘福通和徐寿辉中间,元廷打不到他,他可以从容发展一段时间;二是鲁锦不搞邪教,这能赢得大部分天下儒生的支持,能有更多的人才;三是鲁锦这次渡江展现的强大战力,想争天下,能打也是关键。

但鲁锦想要成事,一切还有个前提,若是现在元廷已经覆灭,天下进入诸侯割据,逐鹿天下的阶段,陶安肯定会充满信心的坚定支持鲁锦,但现在元鹿未失,能不能抗住元廷的雷霆一击,把元廷熬死,才是陶安现在心里没把握的事。

不过在鲁锦的目光逼视之下,他最终还是只能承认道,“明公明察秋毫,在下不能瞒也。”

鲁锦再次转头望天,幽幽说道,“你担心元廷中枢的大军雷霆一击,就能将义军打垮,这种担心其实是正确的,我早就收到消息,脱脱在大都募兵备战,原定九月南下,后来因屯田才拖到现在,最晚到十月末,他一定会有所行动。

“而徐宋恰在此时从江南败退,引走了一部分江南元兵,脱脱又要晚两个月南下,我选在此时渡江,最多两个月,江西元兵一定会回援江南,大都的元军也必定会南下,所以你知道我为何故意激怒陈兆先了吗?”

陶安不可置信的抬起目光,人都听傻了,这意思,鲁锦选这个战略空窗期,只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?那他还敢在这个时候渡江,就不怕元军到时候来个南北夹击吗?这人简直是个疯子!

“不可置信对不对?觉得我胆大包天?我既然早已知晓元廷可能的行动,还执意在此时渡江,定然早就做了准备,不然你以为我是疯子吗?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翻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