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青平小说网>都市言情>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> 第288章 俘虏的转化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88章 俘虏的转化(2 / 2)

“不过准备是一方面,但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时间却不能浪费,陈兆先的15万大军全师来攻,我是不怕的,可我就怕他以重兵分守各处城池,而我渡江兵力却十分短缺,若分兵攻城,那还不知道要打到何年何月,我没那个时间跟他消耗,还不如逼他前来,和我在当涂决一死战!”

鲁锦这时转过身来看向陶安,发现这人已经额头冒汗,他是来投奔的,可不是来跟鲁锦一起玩命发疯的啊,早知道是这种局面,他肯定不会这个时候主动来投。

“我帅府之中下设文武两院,两院之下分设各司处理军政要务,又设秘书局统领两院机要,先生还是我渡江后第一个来投的江南人才,需得立为表率才是。”鲁锦在屋里踱步想了想才道。

“先生既然不通兵略,那武院的职位就不适合了,只有文院的刑名司和礼仪司尚有空缺,不知先生可愿屈就?”

陶安这时看向鲁锦,他刚才听了鲁锦的大致计划,知道了鲁锦的战略目的,就算现在想要跳船,鲁锦也肯定不会放他活着离开了,不然谁能保证他不会说出去,思来想去,现在也只有一条路走到黑了,于是这才问道。

“敢问明公,不知这刑名司和礼仪司掌管何事?”

鲁锦当即解释道,“先生不是说要避虚务实吗,其实这武院就如同枢密院,文院便如尚书省,秘书局便如中书省,刑名司、礼仪司,便是刑部和礼部,只是为了掩人耳目,换了个名字而已,所以先生愿做这刑部尚书,还是这礼部尚书?”

陶安这才明白过来,当即道,“臣愿做礼仪司掌司。”

鲁锦点点头,“好,听说先生之前是元廷所置明道书院的山长,想来认识不少江东才子,我欲匡扶天下,帅府正缺人才,先生就先做这礼仪司掌司,为我招募江东才子吧。”

“是,固所愿也,不敢请耳,臣一定尽力而为。”

陶安咽了口唾沫,只能答应下来,感觉自己就像是上了一艘在激流中狂飙突进的破船,虽然劈风斩浪,可谁也不知道这艘船会不会下一刻就触礁沉没,不过很快,他就见识到了鲁锦说的‘没时间’是什么意思了。

刚刚渡江的圣武军还有帅府文武官员,根本来不及庆祝,就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。

各部的阵亡名单报上来,发到淮南行省,让那边进行抚恤,伤兵全体转入辅兵营养伤,战兵营的空缺由辅兵补足,战损的几支部队瞬间恢复了战斗力。

鲁锦也出城去巡视城外扎营的各部,然后又换了一身白甲,跟着叶升的骑兵团在周边勘察地形,寻找合适的决战战场。

城里的各部训导官们,也展开了对俘虏的转化工作,开始准备扩军。

城内各处俘虏营升起袅袅炊烟,趁着给俘虏们打饭之际,训导官们开始做起了统计,给俘虏们登记造册,问明籍贯,家里有几口人,有没有田产,问明白之后就给他们写一张单子,有人带着他们分营,开始将这些俘虏按田产分类。

一开始元军降兵们不明所以,不知道圣武军这是要做什么,可渐渐的,许多家里有田的人被分到一起,这些人就渐渐觉得不对味了。

因为元军中除了世袭军户外,基本都是最近一年在当地招募,或者地主领着家中佃户部曲主动来投的,所以能在元军中当上军官的,大部分都是有田的地主,或者地主家的狗腿子。

可现在圣武军却将他们这些地主和狗腿子,从没田的佃户和部曲中挑了出来,你说圣武军没想对他们做点什么,他们自己都不信。

那些被挑出来的有地军官和狗腿子们,很快就鼓噪起来,发动了一次俘虏暴乱,然后又当场被那些身披黑色重甲的陷阵营将士,还有手持火铳的禁卫军镇压了下去,一轮火铳齐射将闹事的俘虏击毙,剩下的顿时就老实了起来。

陶安听到消息,连忙找鲁锦劝谏,“主公,杀降不祥啊,我军刚刚渡江,正是应该争取江南军民之心的时候,这个时候怎可杀俘呢?”

鲁锦当即皱眉道,“我没有下令杀俘啊,是他们自己不配合,想要叛乱,这才招致杀身之祸。”

“那主公为何派人将俘虏分门别类,难道不是准备杀人?”陶安又疑惑道。

鲁锦又说道,“训导官在做什么,先生不妨亲自去看看,即便最后有些人要死,那也是他们死有余辜,我的确要争取江南军民之心,但是害群之马,留之无益,还不如趁早除掉,以免坏我军心。”

陶安还想再说什么,但见鲁锦态度坚决,终究是没再说下去,他准备先看看,实在不行再想办法辞职。

所谓将不听吾计,走之,如果鲁锦一意孤行,不听劝谏,那他留下也没什么用。

于是陶安就奉鲁锦之命,亲自去跟着训导官们做事。

按照鲁锦之前制定的二审二查,诉苦交心政策,渡江的第一天,训导官们先是给俘虏按田产分门别类,第二天又宣布了俘虏的分田政策,家里没地的,愿意投圣武军当兵的,一律可以到庐州分田五十亩,有田产不足五十亩的,也可以分五十亩,但本人名下只有五十亩,多出来的可以分到亲属名下。

反正现在淮南那边地广人稀,有的是荒地,真不缺那点田。

不想投军的,也可以发一斗粮食,放他们回家,这一斗粮食就当是遣散费。

俘虏们闻言顿时激动起来,这待遇可比在元军的时候好多了,顿时一个个问着是不是真的给分地,分田的政策具体怎么样,如果是开荒,能不能免几年赋税,毕竟开荒的时候是没多少收成的。

陶安见状这才明白,鲁锦让人给这些俘虏分门别类做什么,原来是想用分田拉拢那些无田俘虏的军心。

训导官们也一一解答,给俘虏们详细讲述分田政策,只要肯参军,不仅能分田,家里缺劳力的,官府还帮忙借牛,组织人手帮忙开荒,开荒的前三年还可以免赋税,只要他们来当兵就行。

俘虏们闻言顿时激动不已,纷纷吵着要参加圣武军,但是很快,训导官们就启动了第二轮审查,说圣武军招兵只收良家子,不收作恶多端的无赖,若是身边还有这样的人,就互相揭发,将这些人检举出来,若是有人知情不报,或是被人检举出来,圣武军一律拒收。

这一下,更是在俘虏中引起轩然大波,有帮地主官绅做过坏事的,顿时气急败坏,有平时受到压迫的普通佃户百姓,也找到了组织撑腰,纷纷检举揭发。

一名叫做蔡五一的元军士卒,听说不检举身边的坏蛋,就不能参加圣武军,就不能分五十亩地,当即就举起了手。

“大人,我检举,我们百的百户陈九三,他以前骗过俺家钱,让俺家借了刘员外的印子钱,后来也不知怎么,欠的钱就越来越多,怎么也还不清,最后把俺家的六亩地全夺走了,说是拿地契抵债,这个算不算?

“还有,那陈九三好像之前被大人们带去别的营了。”

“训导大人,俺也检举陈九三,他也骗俺家借过印子钱.”

“我也要检举,老黄你快说啊,你那一双儿女,不都被他骗着拿去抵债了,连你妻子也被他逼死,现在有义军给咱们撑腰,你快说啊。”

俘虏人群中,一个年纪大概只有四十岁,面相却如六十的老头突然抬起浑浊的双目。

(本章完)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